新一代的高性能低功耗音频放大器
新一代的高性能低功耗音频放大器
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激增,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必须降低功耗。迄今为止,重点主要放在处理器上,它是电路板上功耗最大的器件。目前市场对低功耗音频产品有新的需求。但移动设备基本上是一种多媒体消费类设备。而在过去(约20世纪初),手机的主要功能是电话–使用音频信号路径的时间在设备使用时间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相比之下,目前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是音频/多媒体消费(音乐、电影、广播、有声读物等)的主要设备,也是驱动低功耗音频解决方案的市场动力。本文将简要回顾音频放大器的历史和当前先进的音频放大器,然后对新唐科技(Nuvoton)的新一代超低功耗音频放大器所采用的新颖架构和电路技术进行了描述。
音频放大器主要采用大家所熟知的EE101A类、B类和AB类模拟放大器拓扑。特定应用下,通过在性能(THD等)、功耗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来决定工程拓扑的选择。功耗在最低25%(A类)到通过牺牲性能(AB类)来实现的最高78.5%(理论值)的范围内不等。由于终端设备主要是交流供电(接收器、便携式立体声录放机、电视),功耗本身并不是大问题。
在90年代中期,多种市场力量融合起来,对音频放大器的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功率终端,家庭影院越来越流行。若要以低功耗实现6个大功率路径,则需要使用庞大的电源和大型散热片,并且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成本和外形因素。与此同时,平板电视首次在市场亮相。这种电视的卖点是“轻薄”,甚至没有空间安装散热片来为过多的功率进行散热。而且在这十年中,手机、iPod的问世对电池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市场的发展都要求音频放大器具有更低的功耗,而不影响音频性能。答案就是新一类的放大器-D类放大器。D类放大器号称具有100%的功效理论值和超过90%的实际功效。虽然D类拓扑已经问世几十年,其主流应用仍需考虑成本、性能和EMI的问题,因此仅限于高端低音炮市场。
最基本的D类放大器拓扑采用脉宽调制(PWM)与三角波(或锯齿波)振荡器。图2展示了半桥D类放大器的简化框图。它包括1个脉冲宽度调制器、2个输出MOSFET和1个用于恢复被放大的音频信号的外部低通滤波器。MOSFET交替地与输出节点和地连接,可用作电流舵(current-steering)开关。由于输出晶体管将输出切换到VDD或地,D类放大器的最终输出为高频方波。大多数D类放大器的开关频率通常为250kHz至1MHz。将输入音频信号比作内部生成的三角波振荡器,通过输入音频信号来调制输出方波的脉宽。由此产生的方波占空比与输入信号的电平成比例。无输入信号时,输出波形的占空比等于50%,与输入信号成比例地增大或减小。
传统D类放大器的缺点:
1固定开关损耗使静态电流更高,使小功率输出的功效更低。D类放大器本质上是开关电路。在其基本架构下,它们基于对音频信号编码的模式在ON和OFF之间切换。将开关输出通过低通滤波器传输至负载(扬声器),从而恢复被放大的音频信号。
从理论上讲,由于输出设备的状态不是ON就是OFF,开关不会使功率下降,所有功率均转移至负载(功效为100%)。在实际应用当中,开关是由MOSFET和一个有限电阻(漏源导通电阻)来实现的。漏源导通电阻越低,功效越高。一个具有桥接配置(半桥)的8Ω电阻和0.4Ω漏源导通电阻的典型扬声器可提供约90%的功效。(参见图2)。然而,低漏源导通电阻意味着更大的移动设备,反之则意味着更高的输入电容。每次开关时都需要对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导致更高的开关损耗(此损耗没有模拟放大器拓扑中的损耗明显)。更糟的是,从广义上讲,此损耗为“固定损耗”,与输入信号无关。事实上,由于开关放大器即使在没有任何信号的情况下也会进行开关动作,因此固定损耗是电源的恒定损耗。实际上,虽然D类放大器在全功率下的效率为90%,固定损耗会使小功率下的功效大大降低。这成为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问题,全功率下不仅仅是正弦波。不同流派的音乐具有6-10个波峰因数,大多数听到的音都是以小功率发出,因此降低了放大器的功效。